文章作者:湖北星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http://m.fty-tech.com 發布時間:2024-04-22
4月10日,昌耀新材“武漢理工大學-昌耀低碳混凝土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里,研發團隊正在進行實驗。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時剛 攝
技術合同成交額是衡量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指標。2023年,宜昌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00多億元,全省排名第三,相比2022年大幅增長。宜昌市究竟是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4月10日至11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樹導向,系列政策優環境
“科技創新,成果落地才是硬道理。”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宜昌市積極推動建立符合科技創新發展規律、高效完備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在出政策、搭載體、強平臺、建機制上下功夫,不斷打通“堵點”,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全方位對接,力爭讓技術成果走向產業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更通暢。
據介紹,宜昌市堅持高水平頂層設計,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科技創新“金融10條”等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生態環境。
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創建國家技術創新平臺。對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獲批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給予500萬元獎勵……這些政策極大地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活力。
“揭榜掛帥”,廣邀高校院所和企業“揭榜”攻關,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創新能力、創新擔當、創新成績作為最終評判標準。
“今年,宜昌市已全面啟動科技創新七大行動,其中就包括更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學研集中對接行動。”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市將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更多的成果發布及研發需求對接活動,推動開展更多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實現成果交易不少于100項。推動技術合同交易“有合同登記、有實際發生額、有后續成果評價”,力爭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新突破。
跨鴻溝,產學研合力“啃骨頭”
對于高校而言,大量科研成果“沉睡”找不到買家;而對于企業來說,“饑渴”的技術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為跨越橫亙在兩者之間的鴻溝,宜昌市著力構建以“用”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合力啃下“卡脖子”技術的“硬骨頭”。
宜昌市是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磷礦資源儲量占全國15%、全省50%以上。多年來,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磷污染防治相關工作,磷石膏綜合治理成為必須攻克的難題。
從2014年開始,以湖北昌耀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昌耀新材”)為龍頭的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主動扛起了攻克磷石膏轉化利用難題的社會責任,在市科技部門的幫助下聯合武漢理工大學研發磷石膏綜合利用新技術,闖出一條生態、環保、可復制的磷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綠色發展之路。
目前,昌耀新材磷石膏產品已成功運用到宜昌市靈寶路、點軍區五龍支路、五龍一路等近60多條市政道路建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尋求合作。昌耀新材銷售收入連續3年實現30%的增長,總資產超6億元。
近年來,市科技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主動登(校)門入(實驗)室,不斷整合國內知名大學在人才、成果、實驗平臺等方面的科技資源為我市校企合作服務,如今全市產學研合作格局不斷完善,合作氛圍日益濃厚,成效顯著。
“宜昌市大多數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并從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發展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項目設計策劃等全面協作。”該負責人透露,近5年來,全市345家企業與220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技術合作,解決技術難題820項。產學研項目從2019年的143個增長至2023年的277個,年均增長率為18.0%。
今年來,武漢理工大學宜昌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心科技成果展廳開館,武漢工程大學宜昌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心落戶宜昌高新區,后續將進一步引進省內外高水平大學來宜設立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心,讓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帶成果“上門”轉化。
搭鵲橋,“科技紅娘”顯身手
除了全力推動產學研項目外,宜昌市還啟動實施技術經紀人專項培育計劃,每年針對性開展能力提升培訓,全力培養一支懂業務、善經營、會管理的宜昌本土技術經紀人隊伍,讓其在企業和高校院所的供需兩端架起“鵲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技術經紀人、啟迪之星(宜昌)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韻很有發言權。32歲的她從事科技企業孵化服務工作已有7年,服務企業超過100家,今年已促成3個科研項目在宜昌轉化,成果轉化項目金額達150萬元。
“我們宜昌公司是啟迪之星全球孵化網絡落地湖北的首站,主要為宜昌創業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服務平臺。”楊韻說,啟迪之星搭建了信息共享平臺,將宜昌企業需求、技術成果等與國內外網點共享,通過全球網絡尋找解決方案供企業選擇,并匹配相關資源為企業賦能。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在收集到該企業迫切升級叉車防撞系統的技術需求后,啟迪之星(宜昌)團隊充分發揮全球孵化網絡優勢,對接啟迪之星計劃企業——愛動超越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促成雙方達成合作。
在今年“330”三峽國際人才日宜昌技術經紀人“百人聯百校”專場對接活動中,楊韻作為技術經紀人代表被聘為行動聯絡員。現場,她與中國機械總院集團青島分院鐘華剛團隊簽訂了高端裝備制造綜合解決方案成果轉化委托協議。
“相對于技術經紀人的稱謂,我們更像是‘科技紅娘’。”楊韻笑著說,今后也會當好校地對接“聯絡員”、人才引育“合伙人”、技術需求“偵察兵”、成果轉化“經紀人”、院士專家“服務員”,促成更多科技成果成功轉化。
“技術經紀人是提升宜昌市技術市場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重要舉措。”該負責人介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宜昌市技術經紀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已擁有114名中級以上技術經紀人,均已被聘任為“百人聯百校”專場對接活動聯絡員,未來要將這個數字突破到200名以上。
為促進宜昌市技術經紀人隊伍健康有序發展,市科技局還于今年3月出臺《宜昌市技術經紀人行業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技術經紀人從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服務行為,保障技術經紀活動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